欢迎访问宜昌市点军区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法官如何看《以法之名》

2025-07-22 16:09
来源: 本院
    浏览: 144

近期热播剧《以法之名》用扣人心弦的司法博弈,撕开了黑恶势力与司法腐败交织的黑暗面。剧中律师张文菁“证据链根本无法闭合”的质问,检察官洪亮“司法是公民最后的铠甲”的宣言,不仅让观众热血沸腾,更是扫黑除恶普法宣传的生动教材。今天,我们就从这部剧出发,一起聊一聊。


剧映现实

在《以法之名》这部剧中,万海案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暴露出“保护伞”的渗透以及证据链的断裂等诸多问题。而2022年正式实施的《反有组织犯罪法》,恰似一把锋利的“法治利剑”,为这场复杂而艰难的斗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追剧学法

1、 证据链闭合:司法公正的生命线

剧中张文菁当庭质问“定案的证据链经不起推敲”,直指证据合法性关键。

《反有组织犯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理有组织犯罪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宽严相济。对有组织犯罪的组织者、领导者和骨干成员,应当严格掌握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充分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罚金等刑罚。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2、“保护伞”无所遁形:法律的雷霆利剑

“有些伞,遮的是太阳;有些伞,挡的是子弹……”剧中这句隐喻。

《反有组织犯罪法》第五十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组织、领导、参加有组织犯罪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这为深挖彻查、严惩“保护伞”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法律武器。

3、“证人消失”的困局:法律筑起防护墙

万海案中关键证人屡遭恐吓甚至“消失”,让追查陷入僵局。检察官洪亮在保护一位重要证人时坚定地说:“我们一定会保证你的安全。”

《反有组织犯罪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因举报、控告和制止有组织犯罪活动,在有组织犯罪案件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保护措施,包括不公开个人信息、禁止特定人员接触、人身保护、专门场所保护、变更身份等多项措施。


全民行动

1.学法守法,提高警惕

增强法治意识,警惕“低息贷款”、“兼职刷单”等常见犯罪陷阱,坚决抵制“职业医闹”、“网络水军”等涉黑涉恶非法活动。时刻保持警惕,发现可疑线索是第一步,及时举报是关键。

2.勇于发声,拒绝沉默

若遭遇强买强卖、恶意骚扰,请保留证据并拨打12337全国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或向公安机关反映。您的每一次行动都在助力社会正义。

3.全民参与,共筑防线

社区、学校、企业应定期开展普法宣传,物业、商户需配合排查治安隐患,让黑恶势力无处遁形。

《以法之名》用艺术化的表达,让观众看到了扫黑除恶斗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而现实中的法治进程,更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从举报一条线索到学习一条法律,从支持一次宣传到坚守一次正义,我们每个人都是法治中国的建设者。正如剧中张文菁所说:“正义没有资格迟到”,让我们以法之名,共同守护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