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昌市点军区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实习手记 (三) | 在桥边法庭,感受正义的千钧与微光

2025-08-07 17:57
来源: 本院
    浏览: 48

卷宗沙沙翻动,法槌清脆落下,调解室里的话语如溪流般温柔……在点军区人民法院桥边法庭,实习生李思涵与杜鑫月,以青春的视角探寻司法为民的细腻纹理,也在躬身实践中听见了自己法治初心的回响。


当“正义”二字有了温度与重量

桥边法庭实习生  李思涵

整理证据材料时,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让李思涵第一次对“公平正义”有了具象认知,那些工整的字迹、鲜红的手印、泛黄的照片,都是普通人命运的注脚。

而当她坐在旁听席,目睹法庭上法理与情理的碰撞交融,更深刻理解了正义的深邃:“法官的每一次发问都慎之又慎,判决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字斟句酌——原来法律的温度,就藏在近乎严苛的严谨里。”  

最让她震撼的,是司法工作背后的千钧责任:“一个案件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悲欢,是一段人生的转折。司法公正不仅是法治的生命线,更是托起百姓希望的基石。”  

这段经历在她心里埋下一粒种子:“未来,愿以所学为薪柴,守护法治的微光。因为正义,需要敬畏,更需要千万人脚踏实地的奔赴。”


原来法律,是世界上最温暖的桥梁

桥边法庭实习生  杜鑫月

在调解室,杜鑫月见证了法律最柔软的模样。初次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她有些无措。但当她跟随法官俯身倾听那些哽咽的诉说、琐碎的委屈,看着法官用情理法理一点点融化坚冰,她突然懂了:“当对立双方终于握手言和,那一刻我触摸到了法律的温度——它不仅是裁判的尺,更是缝合伤痕的线,是通往理解的桥。” 

在文书堆里,她读懂了法律最坚硬的脊梁。从起诉状到裁定书,每一类文书背后都是逻辑的迷宫。法官们对证据链条的锱铢必较、对表述规范的苛刻要求,让她看到法治大厦如何被一砖一瓦垒砌:“那些反复推敲的字句、严丝合缝的证据链,让我明白:正义的底座,正是由专业素养与极致匠心浇筑而成。”  

更让她珍视的,是法庭里流淌的人情暖意:“忘不了老师们手把手的指导,忘不了调解成功后大家眼里的笑意。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更懂得了何为司法者的担当:用理性守护公正,以温情熨帖人心。”  

这段时光被她郑重收藏:“在桥边法庭的每一天,都是我人生中最丰厚的行囊。”

愿这些年轻法律人,带着这里的温度与淬炼,在未来更广阔的天地间,继续追寻心中的正义之光,在守护公平正义的航程中,扬帆远行,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