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昌市点军区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顶包避责终害己 侥幸心理不可取

2025-04-10 13:50
来源: 本院
    浏览: 109

深夜的立交桥上,刺耳的撞击声划破寂静。浑身酒气的小赵环视现场,没有发现监控摄像头,于是拨通好友小向的电话:“兄弟,我出事了!帮我顶一下……”自以为天衣无缝的“顶包计”,却在交警的缜密调查中漏洞百出:事发路段前后的监控录像、血液中高达131.21mg/100ml的酒精含量,让这场拙劣的“替身戏”彻底穿帮。最终,小赵因危险驾驶罪获刑。

法律利剑斩断“小聪明”

这起案件暴露出双重违法成本:

1. 罪加一等:本来未达到入罪标准的行为因“冒名顶替”情节的存在而被诉至法院,最终构成危险驾驶罪;

2. 信用破产犯罪记录被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影响就业、贷款乃至子女未来发展;

3. 情义尽毁:所谓“江湖义气”实则是害人害己,根据相关数据,每起顶包案平均牵连2—3人陷入法网。

三重警示

1.技术追缉酒驾难匿:现代刑侦技术已实现皮脂检测、虹膜比对等20余种身份识别手段,监控摄像头也对各路段实现全覆盖;

2. 包庇行为等同犯罪:根据《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醉驾后让人顶替的,从重处罚;顶替者如涉嫌伪证罪或包庇罪,将另行立案侦查;

3. 逃责成本远超担责:危险驾驶罪最高拘役6个月,而一旦构成妨害司法犯罪可判至10年有期徒刑。

文明出行倡议书

点军区人民法院呼吁:

1.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铁律,使用代驾服务的成本远低于法律代价;

2.主动承担错误是止损的关键,事故后立即报警可依法从轻处理;

3.亲友监督筑牢安全网,发现酒驾应及时劝阻并举报。

无数案例证明:每一起顶包闹剧都终将沦为法治教育的活教材。与其在铁窗中悔不当初,不如握紧方向盘时牢记——真正的“兄弟义气”,是阻止好友触碰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