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和村干部们,这么热的天,还来查看现场,终于把这烦心事解决了!”某装修公司负责人和李某连连感谢。
这是一起装修施工纠纷,李某与某装修公司签订装修施工合同,约定装修费用为14000元,可装修完毕后,李某却以效果不佳、存在瑕疵为由,迟迟未给付装修款。该公司多次索要未果,遂一纸诉状将李某告上法庭。
前期,承办法官翻阅卷宗,发现该案案件事实清楚,本想庭前调解处理,奈何双方剑拔弩张,始终不肯让步。庭审时,双方仍旧分歧较大,承办法官遂提出现场查看装修情况,再行定论。考虑到当地村干部了解村情民意,更好发挥“熟人好说话”的优势,承办法官便邀请村委会两名村干部组建“临时调解团”,共同前往现场勘察。
炎天暑月,火云如烧,调解团一行大汗涔涔。装修现场,屋子里更是闷热难耐,李某满是抱怨,愤懑地指着瑕疵处,某装修公司负责人则很是无奈。法官和村干部一边安抚当事人情绪,一边仔细查看装修现场并做好记录。
“刚才我们查看了房屋,大部分装修都是合格的,虽存在部分瑕疵,但不影响使用。现在正是三伏天,如若重新返工,势必会耽误入住时间,你们双方各退一步,如何?”
法官和村干部“双管”齐下、情理并重,历经4个小时的劝说,最终某装修公司主动做出让步,将装修款降至12000元,李某则当场将装修款结清,双方握手言和。至此,调解的“清风”吹散了酷暑的“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