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装到一半,承包公司负责人身患疾病,无法继续完成剩余部分装修,拟定的合同该如何是好?
近期,点军区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努力化干戈为玉帛,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
2022年3月,陈某与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某签订了《房屋装修合同》,约定7月前完成所有装修工作。从合同订立当日至4月初,陈某以微信转账方式先后向张某支付了4万余元用作装修费用及工人工资。4月中旬,陈某意外得知张某因脑梗住院,已无力继续完成余下工程,且陈某与张某家人多次沟通,都未能得到满意答复,遂诉至法院,请求法院支持其解除合同和要回剩余装修款的诉求。
案件进入审理程序后,张某因身患疾病无法出庭应诉,且该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直接判决或会影响企业发展,也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快速化解,且承办法官通过前期与陈某及张某家人沟通联系,发现双方当事人具有调解基础,故采取“以调代判”的方式,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考虑到张某身体正处于恢复期,不宜奔波劳累,且陈某新房装修工期在即,承办法官在与陈某阐明情况后,决定共同前往张某家中进行协商处理。由于张某大病初愈,表达能力尚未完全恢复,承办法官从其家人口中得知张某并非不愿归还装修款,而是罹患疾病,无力承担巨额医疗费用,公司也处于停摆之中,暂时没有还款能力。针对该问题,承办法官迅速理清思路,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兼顾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结合争执焦点就双方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调解建议。即使张某言语表达较为困难,但承办法官依然努力尝试与其沟通,确保协议内容是张某真实意思的表示。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均同意各退让一步,解除了二人此前订立的合同,并约定张某在两年内还清剩余装修款。
近年来,点军区法院以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融入到司法办案的全过程,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始终坚持“调解优先、以调代判”原则,切实减轻群众诉累,从保护双方当事人核心利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化解矛盾纠纷,彰显了司法为民的良好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