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昌市点军区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35年无私奉献 法官柔情别样红

点军区人民法院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王红

2021-07-02 18:00
来源: 本院
作者: 本院

  

她,坚守初心,35年的法院履历里,尽管时间、空间、环境、职务在变,不变的是她对审判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她,坚守司法为民情怀,35年踏遍辖区内的山山水水,用微笑与耐心化解了一件件矛盾纠纷;她,秉承法律敬畏之心,办案讲究情理法融合,让人民群众在她经手的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法律的温暖。

她就是点军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王红。如今,她扎根一线,兢兢业业,把司法温暖送到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把公平正义、和谐安宁送进千家万户。

勇挑重担 带病主动请战一线

1985年,王红进入法院工作,她先后在远安、点军两地法院任职,凭借着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她从最初的书记员晋升至副院长。2017年,桥边法庭庭长一度空缺,没有合适人选充实法庭岗位,法庭工作受到极大影响,群众有意见。为解决这一难题,王红主动为党组分忧,请辞党组成员、副院长职务,申请到审判工作最前沿---桥边法庭工作。她说:“桥边法庭需要人,法院更需要培养年轻人!

就这样,50多岁的她,不顾颈椎、肩周的病痛,来到了桥边法庭。白天她耐心接待来访群众、开庭审案、四处奔波调查;晚上,她又加班加点研判案卷材料,梳理案件细节,寻求解决纠纷的突破口,制作法律文书。2020年疫情期间,点军区龙头企业某有限责任公司因工程合同纠纷被告上法庭,由于涉案标的大,案情复杂,一旦处理不当,企业将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疫后重振,甚至危及400余名职工的就业岗位。而此时的王红却接到了母亲生病住院的电话,母亲急切希望女儿能回家照顾。尽管王红心急如焚,但一想到肩负的责任,她没有立即回家,而是迅速做原告方的工作,希望原告在财产保全时不要冻结被告银行账户,而是改为查封被告固定资产,给400余名职工留条活路,得到原告认可。随后,她马不停蹄的召集原、被告做调解工作,疏导矛盾,并在调解不成时,迅速开庭,查清事实,厘清责任,依法作出判决,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做出了努力。此时的她,想起母亲还在医院,在回家的路上,想到年迈的母亲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自己却不在身边,内心充满自责。

在她的带领下,桥边法庭服务辖区更加有力,审判工作得到群众高度认可,桥边法庭也因此荣获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卷宗内外 追求情理法融合

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是司法裁判的基本要求。35年来,王红不仅追求公平正义,还讲究情理法的融合。花栗树村民杨某与旅游公司因财产侵权发生纠纷,十多年来,杨某多次进京赴省上访,要求旅游公司赔偿近百万元损失。2019年,杨某以旅游公司为被告诉至法院,请求赔偿损失。王红承办了这一“骨头案”,她认真阅卷,反复研究杨某诉讼材料。杨某与旅游公司纠纷已历经十五年之久,且经不同层级的部门先后作出处理,处理结论并不一致,这更增加了案件审判难度,王红心中感觉沉甸甸的。为了查清案情,她多次走访当地村民及基层组织,前往杨某经营的造纸厂实地勘察,每次往返总要爬山涉水三个多小时,这样的运动量,别说是一位年过五十的女同志,就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也会感觉很累,但为了查清案情,她没有怨言!经过审理,王红结合案件产生、发展的实际状况,依照法律规定,分清责任,最终依法判决旅游公司赔偿杨某实际财产损失二十余万元,驳回杨某不合理请求。判决生效后,旅游公司及时支付赔偿款,杨某也终止了上访之路。

熟悉法院工作的同志都知道,调解工作是件费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可王红却把调解贯穿于办案始终,因为她懂得调解能最大限度缓解当事人双方对立情绪,用自己的辛苦换来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再苦再累都值得。2018年,村民宋某与邻居李某因土地经营权发生争议,互相砍伐对方的树木,矛盾激化,诉至法院。一方,宋某拿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请求确权;另一方,李某拿不出证据却喊冤鸣屈,让人疑惑。她认真听取双方陈述,亲自到争议现场踏界勘察,走访村民、基层组织、土地勘测公司,发现宋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记载争议地块文字描述的四至边界与附图的坐标数据完全不一致。原来,宋某为了得到争议地块,利用办证测绘人员不熟悉当地情况之机,将争议地块申报至自己名下,引发纠纷。在多次调解双方未能达成协议情况下,判决驳回宋某诉讼请求。两家再也没有发生冲突,相关部门也依法对争议地块予以核实更正。

危急关头 不畏生死挺身而出

在法院工作,可以说每年都可能遇到极端事件,时常经受历生与死的考验。面对危机,王红从未退缩过。

2018年的一天,她正在法庭接待来访群众,突然,一个身影冲进法庭。她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民间借贷案件被告潘某,他手里拿着菜刀,砍向该案原告王某。王红一个箭步冲上去死死抱住潘某拿刀的手臂,和闻讯赶来的同事、桥边派出所干警一起制服了潘某,有效制止了一起流血事件。

2020年疫情期间,已年满55岁的王红放弃与常年在外工作家人的团聚时光,主动请战,就近下沉到居住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除了日常值守岗亭、派发生活物资外,她还发挥自己审判工作经验丰富的专长,为小区群众开展防控法律知识宣传答疑,帮助化解与疫情相关的纠纷,努力维护疫情期间社会稳定。

坚持“三心” 排忧解难法官也柔情

王红始终坚持用“真心、贴心、暖心”服务温暖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王红有很多好习惯,这不仅是她的自律,更是对事业、对群众的一片赤诚之心。每接到一个案件,她总是要仔细梳理材料,写出庭审提纲,分析争议焦点,做到庭审思路清晰。她说,庭前准备充分一点,案件复庭次数就会少一点,群众就能少跑冤枉路。35年里,她一直坚持细心制作裁判文书,字斟句酌,严谨求实,拒绝裁判文书带错出门。经她所办案件无一例错案,无一例上访和缠诉。她对待当事人如亲人一般,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如今,经常还有以往的当事人专门到桥边法庭,找她说说心里话。

桥边法庭管辖桥边、土城两个乡镇,村民时常因为耕地、用水、邻里关系等纠纷闹到法庭,住在山区乡村的村民或因路程遥远、交通不便,或因春耕秋收忙农活而误了开庭时间。为此,她和她的同事们推出了“巡回法庭”、“车载法庭”,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田间地头定纷止争,在风里雨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她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变“群众上访”为“法官下访”,把纠纷解决在基层,把问题消灭于萌芽。

这就是王红,一位淡泊名利、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基层法官。她甘当泉水与绿叶,倾囊相授辅佐年轻法官;她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每个案件都“精雕细琢”;她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司法为民的使命和初衷,让人民群众从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